ofo滴滴阿里上演“三国杀”:谁会拿下小黄车的主权?
2018-01-10 11:21:25
  • 0
  • 0
  • 0
  • 0

对于正在成长的企业来说,资本介入的复杂性远超我们的想像。

和人的成长一样,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都充斥着焦虑、无奈和不得已,人不经历这些,就不能成长,不能成熟,而企业不经历这些,同样也不能更好发展,更好探索出适合其自身的发展模式。

发展的另一面是痛苦,也只有在痛苦中,发展才显得更为真实。

戴威的纠结与反抗

近日,“阿里即将完成对ofo的10亿美元投资”的消息在业界广为流传,虽然双方对此并未置评,但业界认为,如果共享单车连续两天的传闻属实,这意味着ofo已选择站队阿里。

ofo和滴滴的恩怨情仇,似乎随着阿里的介入,有着烟消云散的意味,然而江湖就是江湖,不会因为某个大佬的闪亮登场,而改变江湖血雨腥风的本质。

对戴威来说,以阿里主导的10亿美金的注入,让其稍稍松了一口气,至少让其与滴滴的对抗中,增添了一份底气。

其实,大家都知道,这不过是暂时的平静,暗潮涌动才是未来的常态。戴威与滴滴多年的感情纠葛,也不会因为“第三者”介入,而让双方握手言和,就此罢兵。

这不,滴滴在感觉争夺ofo的话语权感觉无望后,近期已完成对小蓝单车的收购,并且签署了收购协议。并且还在内部孵化名为“海棠”的共享单车项目。目前滴滴自己孵化的共享单车业务已经计划在月底开始布局第一座城市,其中的车辆来自于小蓝单车。

控制不了你,就另起炉灶,单干!

戴威心里也很明白,却也无可奈何,和滴滴长时间的争夺话语权带来的疲惫感,迫切需要借助外力,来抵抗滴滴的逼宫,而阿里及时介入,为其提供了喘息的机会,虽然阿里也有其诉求,但至少话语权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且还有很大的商量余地。

这或许对戴威来说,虽不是最好的,起码是可以接受的局面。无论如何,话语权不能丢,这对于脱胎于校园创业项目来说,或许是情感上难以逾越的门槛。

戴威也曾在2017年12月18日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公开谈ofo摩拜合并表示,“感谢资本,但资本也要理解创业者的理想和决心。”

而理想和情怀一旦遇到冷冰冰的资本,总是被伤的体无完肤。

无论早期戴威是抱着何种想法,亦或者抱着多么高尚的情怀,来创立ofo共享单车,说到底这就是一种商业行为,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共享经济。

滴滴为什么投资ofo,正是看到了这一点。

相信戴威一直都很清楚这点。但在这新鲜事物运营模式还不是很成熟时,烧钱的速度远超想象,而滴滴的加入,可以让其有充分的资本来对抗市场出现的各种危机。

从2016年10月起,滴滴相继参与了ofo小黄车的C轮、D轮、E轮融资,《财经》去年3月报道称,滴滴对ofo持股30%,已成为ofo的第一大股东。

花钱容易,但代价也是沉重的。

随着ofo不断攻城略地,市场前景越来越好,滴滴在股权不断增加的基础上,也不断向最高话语权侵蚀。

7月26日,滴滴向ofo派驻高管。ofo宣布原滴滴高级副总裁付强正式加入ofo,担任执行总裁,直接向戴威汇报。

不只是执行总裁,滴滴还派出了市场负责人南山进入ofo负责市场;派出财务总监Leslie liu分管ofo财务部门。

市场与财务这两个“管钱进出”的最为重要的部门被滴滴“侵占”,意味着什么?戴威的权力空间还能剩下多少呢?

不但如此,滴滴也曾一度尝试主导摩拜、ofo合并,试图将共享单车纳入滴滴的出行大生态版图。

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至少说明滴滴不仅仅满足纯碎的资本投入了,掌控ofo,让其成为自有战略版图的一部分的意图已然很明显了。

戴威自然不干!

2017年11月23日,ofo把那三名滴滴派去的高管集体“休假”了。紧接着,大概一个星期之内,又有31个人从ofo离职。

对此,ofo在回应中坚称“员工出于个人原因休假,实属正常”。并强调,ofo与滴滴未来将在更多领域进行更紧密的合作。

这么短的时间内这么多人同时离开,能正常吗?说双方没有矛盾和摩擦,谁信?

如今关于滴滴要卖掉股份的传言,似乎有威胁的成份,而对于戴威来说,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让话语权拱手相让,接下来需求新的资本进入来对抗滴滴对“主权”侵蚀,也在情理之中了。

滴滴的布局

滴滴本身的运营模式和特点决定了其对ofo的投资并非单纯的资本介入。

大家都知道,滴滴的网约车模式解决的是远程距离出行,对于1—3公里的单车短途出行并没有覆盖。对于网约车的战略布局版图,始终少了这么一块。

ofo的投资方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也曾公开表示,“投资ofo是在为滴滴做战略布局。”

而且滴滴自己的盈利模式本身都是个问题,过去一两年,滴滴打车客单价越来越高,单量停滞不前了。

如果操控了ofo,不仅能够完善自己的战略布局版图,而且能够带来大量的流量支持,对改善目前单量停滞不前的局面也大有裨益。

之前全天候科技采访摩拜投资方熊猫资本合伙人毛圣博曾表示,“共享单车冲击了滴滴1到3公里的业务,在程维重视之后,滴滴肯定会有所动作,未来可能是摩拜跟滴滴的战争。”

这对滴滴来说,战则两败俱伤,合则两利。其实,滴滴掌握ofo话语权后,能够积极谋划与摩拜合并,届时滴滴就会变成全世界最大的出行集团。

对于ofo股东来讲,由于其一直处于烧钱的状态,几乎不怎么盈利,纷纷感觉压力很大。以至于后来股东们说:别打了,赶紧合并了,早点上市,我们也好撤。

说白了,这次合并不是一个正常的商业意图,而是资本运作。

滴滴的算盘打的是噼啪乱响,似乎已然沉浸于即将诞生的庞大出行生态版图中,悠然自得。

然而现实却给了滴滴一记响亮的耳光。

在双方大股东提出的合并方案中,究竟由谁来掌管这家新公司呢?既不是ofo,也不是摩拜,而是由滴滴来主导,把两家创始人都踢出去。相对来说,资本方更信任滴滴团队一些,毕竟滴滴快的的合并中,滴滴有经验,在资本运作上也比较有经验。

这个合并方案看起来顺理成章,却没有戴威的位置,就这样忽略了ofo的创始管理团队,结果遭到了对方的一致反对,并且开始寻找帮手接盘,希望阻止这场合并发生,所以才有了后来大家的各种争斗。

滴滴不干,摩拜也不傻。

据知情人士还透露,目前摩拜跟ofo的合并绝无任何可能性,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滴滴系一度抢夺戴威的话语权,之前ofo和摩拜也确实谈过合并,但是双方都排斥合并方案。这也是戴威去找阿里拿投资的原因之一。

在2017年11月末,摩拜联合创始人兼CEO王晓峰表示,“不觉得有任何合并的可能”。

没有张屠户非得吃带毛猪吗?

滴滴不会这么死心眼,毕竟共享单车领域,关系到滴滴的未来的战略布局,干系甚大。因此在掌控ofo无望后,滴滴很快成立事业部做共享单车,然后并购了小蓝,自己掌握控制权。由幕后直接转至前台运作。

阿里的意图

阿里10亿美金入股ofo,也并非不可能。

共享单车商业模式作为移动支付的一个重要场景,对于阿里和腾讯都非常重要,且共享单车相对高频,能够提升软件打开率和用户黏性,尤其实行的是用户实名制,可以进一步采集用户数据,并最终为打通自己的征信、授信、个人贷款等板块提供支持。

而在滴滴与ofo闹掰后,果断投入10亿美金来入股ofo,令共享单车两个头部企业合并的可能性降低,殊不知如果滴滴掌控了ofo,对于阿里对手腾讯也受益于大量的客户流量。

阿里既然数次注资并掌控了哈罗单车,再向ofo注资,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毕竟ofo在共享单车领域有很高的市场份额,这样做还能扩大其在共享单车行业的控制力。

再有就是,哈罗单车主要布局在三四线城市,ofo在绝对优势则在一二线城市,战略布局上形成互补,而且两者的投资方都一样,也为未来的合并提供了可能。

既然涉及到了共享单车领域,为什么不做大做强呢?再说阿里又不差钱。

也有人分析,“之前阿里投了快的,腾讯投了滴滴,滴滴快的合并后,快的消亡,阿里在这一战争中没有赢到什么。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美团最后成为赢家,背后也是腾讯,阿里的饿了么和口碑放在一块,可能也未必干得过美团外卖。在短距离出行流量入口,如果阿里不能扳回一局,整个投资布局上可能就没有那么大的赢面了。所以阿里现在必须寸土不让。”

如今,国内的共享出行市场暗潮涌动,而三方的角逐和布局却让共享单车的未来场景日渐明朗化的意味。不管如何,资本的流向始终带着强烈的意图。之后三方的状况如何,共享出行市场又将面临怎样的洗牌和重组,时间或许是最好的证明。


 
最新文章
相关阅读